軟件開發的流程都有哪些?
發布時間:2018-10-04閱讀次數:4503
軟件開發是根據客戶提出的需求要求進行編寫。軟件開發流程大致可以分為6個階段:
需求收集 -> 設計 -> 軟件開發 -> 測試和質量保證 -> 部署 -> 維護
而且這些階段并非是靜態的,它們可以進一步被分解成多個子類別,以適應獨特的開發需求。
需求收集
這是整個周期中其他階段的基礎。在此階段,所有利益相關者(包括客戶、產品負責人等)都會去收集與待開發軟件相關的信息。對此,項目經理和相關方會頻繁召開會議。盡管此過程可能比較耗時,但是我們不可急于求成,畢竟大家需要對將要開發的產品有個清晰的了解。
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,記錄到軟件需求文檔中。在完成了需求收集后,開發團隊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,以確定項目是否能夠被完成。
設計
設計師根據需求文檔進行設計,此處的設計是指包括用戶界面、用戶流程、通信設計等方面在內的基礎要素。
軟件開發
在此階段,具有不同專業知識(例如前端和后端)的開發人員或工程師,會通過處理設計的需求,來構建和實現軟件。這既能夠由一個人,也可以由一個大型團隊來執行,具體取決于項目的規模。
后端開發人員負責構建數據庫結構和其他必要組件。最后,由前端開發人員根據設計去構建用戶界面,并按需與后端進行對接。
在配套文檔方面,用戶指南會被創建,源代碼中也應適當地留下相應的注釋。也就是說,為了保證良好的代碼質量,適當的開發指南和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測試
專門的測試人員協同開發團隊在此階段開展測試工作。測試既可以與開發同時進行,也可以在開發階段結束時再開展。通常,開發人員在開發軟件時就會進行單元測試,以便檢查每個源代碼單元是否能夠按照預期工作。同時,此階段也包括如下其他測試:
系統測試
通過測試系統,以驗證其是否滿足所有指定的需求。
集成測試
將各個模塊組合到一起進行測試。測試團隊通過單擊按鈕,并執行滾動和滑動操作,來與軟件交互。當然,他們并不需要了解后端的工作原理。
用戶驗收測試
是在啟動軟件之前,邀請潛在用戶或客戶進行的最終測試。此類測試可以驗證目標軟件,是否能夠根據需求的規范,處理各種真實的場景。
測試對于軟件開發生命周期是至關重要的。倘若無法以正確的方式開展,則會讓軟件項目團隊反復在開發和測試階段之間徘徊,進而影響到成本和時間。
部署
完成測試后,我們就需要通過部署軟件,來方便用戶使用了。在此階段,部署團隊需要通過遵循若干流程,來確保部署流程的成功。無論是簡單的流程,還是復雜的部署,都會涉及到創建諸如安裝指南、系統用戶指南等相關部署文檔。
維護
作為開發周期的最后階段,維護涉及到報告并修復在測試期間未能發現的錯誤。在修復方式上,我們既能夠采取立即糾正錯誤的方式,也可以將其作為常規性的軟件更新。
此外,軟件項目團隊還會在此階段從用戶處收集反饋,以協助軟件的改進,并提高用戶的軟件使用體驗。
一般軟件的設計與開發需要經歷上述6個階段,根據難度所投入的時間、人力成本大有區別,需要結合實情而定;值得注意的是,開發人員、產品經理以及需求方三方,尤在強化溝通和緊密對接的情況下,軟件開發過程才將更加順利。